下面介绍陆游的一首七律,笔力雄健,悲愤中流露出奋争的情怀。
书愤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73岁时在家乡山阴幽居,虽然已过古稀之年,诗人却丝毫不觉得自己衰老。他每天除了读书创作、干点农活,还经常外出散步、锻炼身体。可是诗人最大的心愿却是看见北伐大军收复失地,替他完成年少时的梦想。
开篇表达了自己的赤胆忠心,虽然“白发萧萧”,腿脚也不太灵活,只好在“泽中”隐居,但一片孤忠,却是天地可鉴。作者用一个“卧”字,刻画出 投闲置散的生活状态,为下半句的抒情打下铺垫,并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颔联化用典故,西汉的苏武被困于匈奴,他即使餐毡吞雪,却一直忠心不改。安史之乱发生后,太守张巡固守待援,并率领将士们死守睢阳,数月后粮绝城破而被俘。但他仍然骂敌不止,最后竟然嚼齿吞牙、不屈而亡。
“厄 穷、忧愤”,分别表达了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奋力抗争的高贵品质。诗人回想这些令人忧伤的往事,不禁热泪盈眶、无法自已。其实放翁正是以这些英豪为楷模,也一样刚毅不屈。
诗人又想象春雨中长满杂草的长安上林苑,以及夜月下满是残垣断壁的洛阳宫。长安和洛阳,都是皇权集中的地方,作者描写这两处的荒凉景象,委婉地表达出南宋早已沦陷的汴京城,心中充满了怅惘和愁情。
不过诗人并未觉得自己廉颇老矣,如果朝廷召唤,他依然可以披挂上马,效仿当年蜀国的老将黄忠。“死去犹能作鬼雄”,表达出作者壮心不已,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决心,实在是可敬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