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伦邦是缅甸的一个邦,位于缅甸东南部。该邦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其居民主要是克伦族人。克伦邦的主体民族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克伦邦和克耶邦以及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
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也是缅甸第二大的少数民族,人口约416万,占缅甸总人口的8%。克伦族主要分布在克伦邦和克耶邦还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在孟邦、丹那沙林省、仰光省、勃固省、克耶邦等省邦甚至泰国清迈也有分布。
克伦族属于蒙古人种,信仰藏传佛教,并受到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他们经常以中国人的后代自居,称自己的祖先来自云南的大理和洱海,并在云南找到了本族的守护神~陶米巴。此外,他们还传说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教会了自己使用火。
缅甸克伦族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西北的羌族南迁时期,他们与缅族同源,进入缅甸的时间比缅族还要早一些。他们最初定居在东吁市东部,后来因为受到缅族和英军的攻击而迁徙至掸邦高原和萨尔温江流域一带定居。
历史上,克伦族曾多次遭受过缅族人挞伐,因不堪压迫而逃往高山和丛林之中,并不断进行反抗和袭扰。 19世纪20年代,英国发动侵缅战争时,利用了这种矛盾,诱使克伦族带领英军进攻缅军,从而顺利占领了缅甸,使得克伦族与缅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战结束时,缅甸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1947年,缅族与掸、钦、克钦等少数族结成统一战线,史称彬龙会议,英国遂交权他们,并在仰光组织政权。 因对建邦不满,缅甸独立后不久,克伦族武装与缅甸政府爆发了武装冲突。 1949年1月,克伦民族联盟主席苏巴吴基,率令克伦军以及其他少数族军队,一度包围了仰光,使缅甸政府陷入严重危机。 不过,随后联军因利益之争宣布分裂,缅政府进行动员并实施反攻,克伦族武装连遭挫折,1950年8月苏巴吴基战死,克伦族武装成员有的投降,有的分散各地继续抵抗。此后,克伦族与缅甸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