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材料价差的定额工程量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调整基准**:需要确定材料价格调整的基准,这可能是清单工程量、定额消耗量或投标消耗量。这个基准将作为计算材料价差的依据。
2. **计算单价价差**:根据实际采购的材料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与定额中的材料价格,计算出某种材料的单价价差。具体的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单价价差 = 该种材料实际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 - 定额中的该种材料价格。
3. **确定调差范围**:在合同中通常会规定一个调差的范围,例如±5%。如果实际价格超出了这个范围,就需要进行调差。
4. **计算调整额**:某种材料价差调整额 = 该种材料在工程中合计耗用量 × 材料单价价差。这个调整额就是需要补偿或者回收的材料费用差额。
5. **应用孰高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孰高法”进行调整,即确认价与孰高基价之间的差额作为调差的基础。
6. **综合系数调差法**: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综合价差系数乘以预算定额直接费来快速调整材料价差。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依赖于造价管理部门对综合系数的准确测量。
综上所述,在进行材料价差调整时,应详细查阅合同条款,了解相关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同时,还需要参考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材料信息价格,以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议或者认可的实际情况。在计算过程中,应保持透明公正,确保调整后的工程量反映了实际的材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