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苏州觅渡桥传说
时间:2025-04-10 22:51:49
答案

话说在元朝大德二年(1298)年初的一天傍晚,出家人敬修从昆山一路来到了赤门湾,准备在此摆渡到河对岸的盘门青旸地,大概是去感谢给庙里捐香火钱的几个大施主。

  摆渡船夫在收下敬修身上仅有的几个化缘得来的铜钱后,以渡资不足为由,强行将他身上穿的僧衣剥了下来,这才骂骂咧咧地放他脱身。大受其辱的敬修,在诉讼于官府治船夫罪之后,发下了在此渡口造桥的宏愿,于是率先和同乡陈玠、张光福一同发起募捐。在苏人或出资或出力的积极响应下,这座“长二十八丈四尺,高三丈六尺,广视高之半有加”的桥,很快就在这年十月开工,在后年三月竣工。因为是“志平横暴也”,也就是要扫尽凶恶蛮横的摆渡人,所以桥名为“灭渡”。

  灭渡桥在明朝的时候,由于文坛上掀起了复古运动,度作为渡的假借字,曾经被写成灭度桥。成化十年(1474),是农历的甲午年,在这年的三月,当时担任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的韩雍,因受人诬告被明宪宗责令退休。韩雍回到老家长洲县后,不时坐船游山玩水,虽然表面上悠闲度日,实际上念念不忘国事。当他看到桥名“灭度”两字后,有感而发写了首《甲午十月二日夜风寒拥炉达旦不寐偶见新月口占一绝书于灭度桥头》诗:“满林黄叶肃霜天,挑尽残灯未得眠。无限心中隐忧事,又看新月挂天边。”流风所及,《(民国)吴县志》也有文字表达道:“削职太子太傅尚书沈德潜墓,在葑门外灭度桥之南东岸姜村。”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回复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