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
课程性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其中,道德修养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接受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法治观念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尊重和遵守法律,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公民素质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个人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知识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个人道德修养方面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勤奋学习等方面的内容;法律基础知识方面介绍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体系和法律规则;公民权利与义务方面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通过实际情境模拟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通过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和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