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盛开于深秋之际,清香袭人。其瓣如丝,如爪,色泽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菊花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古人对其赞颂不已,以菊喻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有一首诗,林黛玉所作《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是在问菊,也是在问黛玉自己。林黛玉是孤傲清高、不慕功名富贵的性格,在她的笔下,菊花自然也成为孤傲隐逸的象征。
另一首诗,史湘云所作《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最后一句“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既是赞颂菊花如陶渊明先生一般的高尚情操与自在洒脱,也是在抒发史湘云自身的志趣与向往。
菊花之美,不在其盛开之际,而在其落败之时。菊之韵,不在其形貌之娇美,而在其气节之清高。菊之品格,不在其世俗之功名利禄,而在其淡然之潇洒豁达。赏菊之人,亦当如菊之品格,淡泊名利,潇洒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