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是指中午12点45分左右的时间。在古代中国,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特定的名称和时间范围。午时是指正午或中午,而三刻则是指时辰的三分之一,即15分钟。因此,午时三刻就是指接近中午但还没有完全达到中午的那个时间点。
在现代,尽管我们使用的时间单位更加精确和标准化,但午时三刻这个词仍然被用于形容接近中午的时间。它可能会在一些文学作品、诗词、或者口语交流中出现。它带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给人一种细腻、温暖的感觉。
总之,午时三刻是指12点45分左右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并在一些场合中被引用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