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就是“正子”的谐音了,其后,又生发出“刚正之子”的含义了。屈原,一个“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的人,他在外患内忧的境地里,在“竞周容以为度”的朝堂上,岂能“异道而相安”?他要坚守本心,秉“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要坚守人格,“高余冠之芨芨兮,长余佩之陆离”,“步余马于兰皋”。为了理想,他一身正气,可以“宁溘死以流亡”……沧浪之水的洗沐,使他成为一个横绝千古的刚正之子,赢得了无数景仰。唏嘘,凭吊,凝成了两个字:正子!于是,人们从肃穆静思中抬起头来,把一个个粽子,投到江中,先是一个一个轻轻地落下,接着,一大把一大把地狂拋……因为只有“粽子”才能寄托彼时彼地人们对屈子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