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将伤口敞开,对创面进行消毒处理。将伤口内的渗出液,特别是脂肪液化组织清除干净,保持创面新鲜。同时对创面进行定期换药。
2.
采取抗生素药抗炎治疗。可以再清创过程中,留取少量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明确致病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3.
可以结合红外线照射的理疗措施,促进局部伤口创面愈合恢复。
4.
要指导患者卧床静养,尽量少活动,减轻对伤口的牵拉刺激,促进伤口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