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它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
这条大运河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吴国为伐齐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连接江淮的邗沟,成为大运河的开端。
隋朝时,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贯通之前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成了隋唐大运河。
这次连通的大运河首次使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运河的开凿,不仅促进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同时,它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进一步证明了其在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大奇迹,其深远影响和历史价值至今仍然被世人所赞誉。